奥运会icon她是亚洲第一剑退役三年改变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 点击:[7]人次
[太阳]我没有背叛祖国!”1984年,亚洲icon第一剑栾菊杰icon,在洛杉矶奥运会icon上拿到击剑冠军,一转身,她就改了国籍,加入了加拿大icon,50岁还帮加拿大来北京icon打比赛,到底为何?
1978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第二十九届世青赛上,她以过人的天分和高超的技术,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战胜了众多劲敌,挺进了决赛。
1983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她,拼尽全力,连败数名劲敌,最终夺得德国女子花剑世界冠军赛的桂冠,成为首位登上世界冠军赛的亚洲选手。
这是第一次有亚洲运动员打进世界大赛的决赛,栾菊杰一度成了国民的偶像,也成了国家的骄傲。
栾菊杰,这位出身于南京军人家庭的普通女孩儿,15岁时开始参加体育活动,先练羽毛球半年,后改练击剑。
一年之后,由于栾菊杰在击剑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他入选了国家击剑队。
虽然她18岁就被选入了国家队,20岁才正式参加比赛,在年龄上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她在击剑方面的天赋却是出类拔萃。
同时,她对自己的训练也非常严格。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赢得了女子个人花剑比赛的冠军,同年,她又赢得了冠军。
从那时起,她的大名就传遍了整个国家,并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剑术金牌的亚洲选手。
为中国赢得第一块奥林匹克击剑金牌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升上天空的时候,全国人民沸腾了。
但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正值事业巅峰的栾菊杰,却突然宣布退役,“作为一名运动员,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我再继续在赛场上征战了。”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更没想到的是,她在退役三年之后改变了国籍,加入了加拿大!并且担任加拿大击剑队的教练!甚至还帮助加拿大参加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难道她忘记了自己曾经代表中国取得过那么多荣誉吗?还是说她被金钱诱惑了呢?
其实不是大家所想,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是一个妈妈的身份。
她在1991年生下第一个女儿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及智力迟钝。
当时,中国的医疗水平很低,为了救自己的女儿,栾菊杰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加拿大定居,成为加拿大公民。
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栾菊杰以加拿大教练的身份重返奥运赛场。很多人都怀疑她是不是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她只是一句“我不是背叛国家,我是为了救自己的女儿”。
栾菊杰曾在加拿大为她的女儿做过几次开胸术。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痛苦,好几次都差点要了她的命。
每一次国旗升起的时候,她都会热泪盈眶,每一次回到家乡参加比赛,都是她心中最想做的事。
199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栾菊杰自掏腰包,花了十万元回国,参加了「献礼赛」,就是为了表达对祖国的敬意。
一身红色的劲装,显得英姿飒爽,英姿勃发。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拿过冠军的女孩了,但是她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这是一位为国争光的女子,也是一位为了女儿而战的母亲。
身在异国他乡,思乡之情渐浓,却又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冲击与碰撞。
2008年,当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的时候,年仅50岁的栾菊杰已是一名中年女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重回赛场,希望向那些曾经误解过她的人证明,她对祖国的感情从未改变。
在新的环境中,她努力学习外语,和来自加拿大的队友一起训练,磨合。
这一天,作为中国运动员,她走进赛场,高举着一面五星红旗,上面写着“祖国好”。
虽然大家都不理解她为什么会成为外国公民,但看到国旗上那几个大字,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鼓起掌来。
赛后,眼眶含泪地说:“无论身在何处,中国都是我永远的家,我永远都是一个中国人”。
栾菊杰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家庭、爱情永远是第一位的。
她选择了牺牲自己的荣誉,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家人,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无穷无尽的爱,一位运动员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执着。
栾菊杰一生坎坷,但是她一直保持着对击剑的热情,并且为培养新一代的运动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选择了家庭,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伟大的母亲。
栾菊杰常常感慨万千地说:“中国养育了我,使我年少有为,我始终爱着祖国,始终做着中国人。”
有些人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心系祖国,曾经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那么退役之后,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无可厚非的。
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