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家居力破“精装修”行业质量瓶颈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6日 点击:[6]人次
海尔家居力破“精装修”行业质量瓶颈
我国的精装修行业自2002年开始开发,至今也只有两年的时间。今年,消费者入住精装修楼盘将满一年,随之也进入了装修投诉的高发周期。由于前期不规范操作多,导致问题不断凸现,有关专家预测,2004年到2005年将成为精装修房投诉的高发期。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精装修行业病症多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证实了这种预测并非空穴来风:2003年上半年有关精装修的投拆达16000多件。针对如此投诉大比重的投诉,专家指出:精装修房的环节复杂,操作难度、管理成本成倍扩大,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目前装修行业主要是手工作业,施工水平、工艺仍然落后,精装修又是大批量生产出的产品,不可能像工艺品一样精致无误,这些是导致精装修投诉的主要原因。
“精装修”是在市场需求渐趋强劲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理论上来说,精装修房可为业主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开发商集中采购,可以用同样的价格选择最好的优质材料为业主提供最佳性价比;然而在大声吆喝了两年之后,商品房装修一次到位的规定,还显得有点儿软。“精装修”目前尚缺乏具体的技术标准,合同内纠纷与合同外纠纷无法用标准界定,验收标准执行的仍是建筑的规范。其中参照的一些老规范,业主检测开发商所谓“交楼标准”的方法还是只能停留在“目测”、“手摸”等感觉上,而不是一个量化的标准。因此,若要使消费者真正获益,规范市场行为,应尽快出台精装修验收的细化标准。
2002年5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两年来,一些城市就开始出现一步到位的全装修商品房,一些地方政府还以政府禁令的方式,要求“取消毛坯房,实行全装修”,出台有关倡导全装修或精装修的法规文件。此举引起业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使原本就不太平静的装修市场又添波澜。 然而,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规定,并非被市场完全理想接纳。市场上至今仍是处于“有令难行”的境地,一些曾经试水精装修的开发商和项目也不了了之,一时之间,精装修市场陷入了现实与理想的“冰火两重天”境地。 精装修业毕竟是一个有着百亿元利润空间的巨大市场,精装修企业开始纷纷寻找出路。 总包集成:精装修业的一线曙光 就在此时,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总包集成的概念,借鉴其传统企业工厂化管理的操作模式“像造冰箱一样做装修”,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国内十几个城市近百个楼盘操作实例,为精装修业带来了一线曙光。 海尔家居总经理赵斌介绍:所谓总包集成,就是在土建之前参与前端设计,并在毛坯房建成之后和交钥匙之前,为开发商一体化解决楼盘智能化系统,整体室内精装修及厨卫、电器等各功能部品配套工作,同时提供全过程服务。 总包集成可分解为三个部分:部品集成部分进行整体厨房、厨房家电、热水器、整体卫浴、空调、智能化等操作,提供全套部品及家电配套方案,满足房产项目的多样化需求;装修集成则提供整体设计规划、材料配置、工程施工组织、施工监理、产品验收全程服务;智能集成以智能控制系统、社区信息平台、安防系统等为依托,构建小区高速互联信息平台。 据了解,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精装修企业曾经尝试过总包集成: 我国国内普遍存在的装修模式以开发商自行管理各个供应商、施工方为主要特征,开发商兼执行集成商角色。如此以来,所有的管理控制能力都高度集中在开发商手中,各配套企业只能被动的接收甲方的要约。开发商的利润可最大限度的放大。在此产业链条中的配套商处于被动地位,集成商作为建筑装修施工方为甲方提供了“包清工”的服务,仅有微利。这种一低一高的利润剪刀发展模式,不利于房地产业良性发展,不是今天集成商的发展方向。 在发展过程中,开发商逐渐意识到集成配套的重要性。开始把集成任务交给土建方完成,而把精力转向自己的主营业务。土建方由于缺乏室内装饰装修行业的从业经验,虽有一定利润,但集成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模式是向专业集成的过渡。在利润分配机制中,开发商不再是一孤独大,配套集成商的利润提高,积极性增大有时因施工速度与材料供应不一致,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达不到最优化。 业内人士指出,“术业有专攻”,在专业化分工日益明细的今天,房地产公司的优势,是对市场的整体把握。如今不少有远见的开发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商,而是正在实现着从单一项目公司到系统集成商、城市运营商的飞跃。开发商更着力研究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规划研究工作。由集成商作为专业服务,把建筑装饰材料、住宅部品和装修施工统一协调“打包销售”给甲方,开发商经营范围已经从常规地产向城市层面延伸,从大盘开发向区域经济延伸。房产企业更为专业化,实力与规模迅速成长,全国性的地产品牌企业增加。集成商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建筑装饰材料和部品,研究生产标准化住宅部品,提高集成度。这种较为理想的发展业态,使各方的平台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对此,赵斌指出,总包集成已经成为精装修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工厂化管理:海尔家居力破精装修质量瓶颈 海尔家居自2001年成立之初便致力于精装修工程工厂化管理的探索,经过实践和研究,终于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据海尔家居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尔家居工厂化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二是物料供应的标准化,物料按每件产品每道工序所需进行定时、定点、定额的供应和控制;三是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现场功能区域划分明确,物料置放统一规范。精装修工程能否实行工厂化管理是由其具备的以下特点决定,一是功能空间单一,户型相对统一;二是各单元施工内容一致;三是大多采用成品和半成品现场安装。这些特点正是精装工程与工厂化管理的结合点,有了这些点,精装工程就可以把每户看作一件产品,按工序的先后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并按工厂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分工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 海尔家居精装修工厂化管理模式的推出,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TQM全面质量管理、JIT物料供应管理以及OEC、6S等优秀管理方法的应用,决定了工厂化管理是一套具有鲜明海尔特色的管理模式。 海尔家居的海尔家居的工厂化管理和"像造冰箱一样做装修"的精装修理念,迎合了国内精装修的发展方向,并不断的在完善和提升着精装修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业内人士提出,精装修服务商还必须与房产发展商实现强强联合:一是双方产品的联合。发展商接受精装修系统服务后,其产品的品质将大大提升。同时,引入全新的服务概念后,可以扩大楼盘的竞争平台,提升增值空间,为开发商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二是双方品牌的联合。知名开发商与知名装修服务商的品牌嫁接,可以使双方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实现大幅度提升,双方可以利用对方品牌已有的影响范围,以较低成本实现各自品牌的扩张。最后,在产品与品牌的联合中,精装修服务商承包的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楼盘工程,更是在这过程中为发展商提供全程的服务。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引领国内精装修行业发展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