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你拿什么赢得消费者的信心?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6日 点击:[5]人次
3.15 你拿什么赢得消费者的信心?
企业“骤死” 消费者维权艰难
业主论坛上,网友“卡卡罗特”在曝光台上吐出苦水:自己半年前购买的一套木家具 ,不到三个月就开始掉漆,仔细研究一下,在隐秘的地方还找到了两个蛀虫的小窟窿。更令人烦恼的是,他拨打的那个售后服务电话变成了空号。上网一查,原来生产这套家具的厂家已经在一个多月前倒闭。“卡卡罗特”如今仍投诉无。
就此问题拨通了12315投诉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12315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协助消费者争取到合法的权益。不过,不排除部分品牌代理商跟着生产厂家一起关门大吉,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如果联系不到其他相关责任人,12315的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
“必须有一个相关的负责人,我们才能把消费者的维权工作做到实处”,该工作人员提醒,最近这类投诉有所增多,因此选择品牌时应该更加谨慎。万一产品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联系经销商,如果当地的经销商已经撤场,应设法联系到总经销商,总之要和相关人员联系上,否则维权的难度很大。
有调查现实,企业破产或者兼并带来的售后服务空白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也是维权最大的难点。按国家有关规定,家电产品实施“三包”,如果生产厂家倒闭或者消失,销售商必须承担起产品维修的责任。而生产厂家在停止生产某种产品后的5年内,依然要保证供应“三包”所规定的零配件。即使家电企业倒闭了,经销商也不能以厂家不能提供零部件或维修点不存在等为由推卸维修的责任,应寻找其他替代零部件或委托其他维修商进。
不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家居企业“骤死”的可能性也加大。在东莞后街,家具厂因海外业务欠佳而倒闭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潮州,公开的数据显示,超过20%的陶企无法正常开工;在佛山,因政策调整而关闭或者搬迁的陶企超过总数的一半。其中不仅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并不鲜见,给消费者维权增添了很大风险。
有专家认为,在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法中,针对倒闭企业售后服务的条款并不完善,因此消费者最好信誉较好的品牌,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勿因“便宜”而吃亏
网友“缔宇”发文透露,他因误信朋友推荐的装修“游击队“,结果装修效果差了还不好意思索赔。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缔宇”当众宣布了装修的决定,曾经在家装圈“混”过一段时间的小牛同学听后立即拍着胸脯表示,装修的事包在他身上。“缔宇”当时想,既然是“朋友的朋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他便很少去工地,即使去了也是看看工程进度,顺便买点饮料,给工人来点“糖衣炮弹”,巴望着工人能给他装好一点。
事实却证明,他的想法和决定都是错的。
“装排风扇、五金件等小件,我以为这都是小吴凭交情免费装的,结算工程款时才发现安装费一个也没落下。要命的是,不会安装的东西,小吴却硬要说自己能装,结果家里许多东西装后都不能用,如有的灯具开关不起作用,排风扇只能开一个挡……最让我心疼的是,小吴把1000多元的花洒给装坏了,碍于小牛同学的面子,我只好不予追究”。
“缔宇”后悔表示,如果选的是品牌公司,至少不会出现花洒装坏了无法赔偿的情况。更郁闷的是,前些日子有人告诉他,他们180平米的房子找正规品牌公司装修花了12万,房子比自己的还要大二分之一,装修费却少2万多。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装修机会 我绝不找游击队”, “缔宇”提醒其他业主,装修要尽量选择有正规资质的大装修公司去执行,否则既得不到法律保障,在装修上的损失也不容易弥补。
不少消费者表示,金融海啸袭击下,很多厂家仓库产品堆积,不得不廉价在市场上抛售。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家居类物品时,一定要考虑售后服务。一件衣服不合适还可以换另一件,如果是一套沙发或者一台冰箱的售后无法保障,那么面临的损失将很大。
区分网上真假“黑幕”
在论坛的投诉曝光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曝黑”帖。这些信息有的是针对一个行业,或者指向特定的企业,很多都是消费者亲身经历过的情况。这些“黑名单“中,不仅有不知名的小企业,也有全国性的大品牌。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网友们对于论坛上的信息应当理性对待,并不是所有的发帖都是事实,有些是“楼主”宣泄一下情绪,也不排除竞争对手请来的“托”。
根据网友的投诉联系到广州某知名装饰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这种网上的投诉可能属实,但也可能是子虚乌有。
“有一次我们接到从东莞打过来的电话,对方说我们当地的分公司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服务质量差,但事实是,我们并没有在东莞开过分公司”,该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也经常监测到相关的信息,如果情况属于事实,那么公司会认真考虑网友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